【青春之窗】回想这一年
时间:2024-08-10 阅读:3418
我是民事审判庭的法官助理郑雨,看到大家加入法院的大家庭很开心,我是去年入职的,来法院已经一年了,回想起这一年,如果说感悟,主要有三点。
第一,在专业的学习上
以前学习的知识都是书面的,书本是我们汲取知识最直接的方式,他帮助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书本上的法是有定论的,最开始的我对书本有敬畏,但是没有质疑,慢慢地我发现人文学科会因为价值取向、司法政策、社会效果等因素而改变理解。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从学原文、悟原理入手,要悟清、悟透底层逻辑,通过读书提高思维层次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法治社会。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来到法院后,我拥有了一条最直接学习法律的路径,这就是实践。这种学习体现在诉辩双方的争议焦点上,体现在与法官的每一次讨论中,体现在写判决书的斟酌与纠结之中。虽然难,但是大有收获。
第二,心态上的变化
学习法学多年,希望的都是学有所用。但是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不是为了检验如何能把小前提套入大前提,然后得出一个机械的结论。审理案件不是做实验,完美的解题方式是,我们能够在法律体系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职业也是一种服务业,最根本的是我们必须要以人为中心。从大的方面来说,这就是要求我们以司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求我们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比如:日常工作中及时接听电话、避免电话无人应答;及时接待当事人、不让当事人长时间等待;积极给当事人答疑解惑,落实当事人合理诉求。
第三,在团队协作上
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偏向于单打独斗的人,做事习惯自己亲力亲为。加入法院后,我才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协作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团队协作既包括我们与法官的协作,也包括与书记员的协作。身为法官助理,我们希望能把法官交办的事情完美完成,但是这不意味着擅断。与法官相比,我们在见识、专业、思维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不懂不明白很正常,我们需要做的是多听、多问、多想。在与书记员的相处中,我们需要做的也是相互学习,互帮互助,法院工作是很细碎的,文书送达、文书核对等等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总之,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厉害,而是要通过共同协作,让每一个案件寻求最妥当的解决方式。
法院是一所新的学校,我入学也只有一年,但是在一年时间里,我在各位领导与同事的身上感受到了专业、细致与热爱。我希望自己今后继续修炼,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