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印章”“大隐患” 司法建议开良方
时间:2025-09-10 阅读:4184
近日,荆州区法院城南法庭在审理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并未就案办案,而是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功能,透过案件细节敏锐发现行政管理漏洞,并主动发出司法建议,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潘某与姜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过程中,承办法官对原告提交的关键证据——一张盖有“荆州市荆州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财务专用章的《借条》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审查。通过专业鉴定和仔细比对,法官发现该借条存在重大疑点:其朱墨时序显示,被告姜某(系该中心工作人员)极有可能是先在该空白纸张上加盖了单位财务公章,后再书写借条内容并签字。这一发现不仅关系到案件本身事实的认定,更显示出该下属单位在公章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可能会使单位陷入不必要的诉讼纠纷,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此类风险,避免涉事单位因管理疏漏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荆州区法院果断延伸审判职能,针对发现的问题向该上级主管单位科技局发出了一份司法建议书。建议书明确提出了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审批流程、严禁空白用印、加强人员培训等四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司法建议发出后,科技局的高度重视、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更换了公章保管人,指定专人接管。同时从加强公章保管安全、严格公章使用规范、强化人员工作纪律等三个方面及时回复了该司法建议。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延伸审判职能的重要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份建议,能够帮助相关单位补齐管理短板,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涉案单位负责,更是对法律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负责。”该案承办法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