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元!线上线下倾力调解化纠纷
时间:2021-10-26 阅读:14245
近日,荆州区人民法院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方式成功调解一起诉讼标的额700余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及时、高效维护了原、被告企业的合法权益。
2018年,荆州某水务有限公司将“荆州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工程”发包给北京某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后北京某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又与某化学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施工合同》,将其承包工程全部转包给该公司施工。某化学工程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施工任务,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但北京某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支付了一部分工程价款后,剩余的工程尾款迟迟不予支付,经多次催要无果而诉至法院。
“原告是国有企业,被告是上市公司,既要依法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也要准确把握被告企业的司法需求。”案件处理过程中,承办法官杨玲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大局出发,为案件张贴“绿标码”。在得知被告公司当前正处在合并重组的关键时期,诉讼时间越长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越大,于是,她首先想到的是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努力寻求平等保护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但因双方对工程款分歧很大未能成功。接着,杨玲决定通过开庭,先理清案件事实,再“对症下药”破难题。庭审后,案件事实已相对清楚,双方对下欠的工程价款也重新进行了核算。于是,杨玲继续给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一边劝被告珍惜机会,拿出调解诚意,一边又积极争取原告的理解。为此,杨玲在电话沟通的基础上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协调,反反复复的修改方案,原被告的分歧逐渐缩小,最终对还款金额、付款期限等均达成了一致意见。
调解协议达成后,考虑到双方的代理律师分别在襄阳、北京两地,为方便当事人诉讼,杨玲又通过移动微法院组织双方完成了远程电子签名。至此,这起跨越千里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