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之窗

斯人已逝,法魂不朽

时间:2021-03-18 阅读:17967


总有一段历史,让人砥砺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长留人间不朽!

中国的不朽传奇靠中国人共同创造,中国的传奇发展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事业发展由许多党员英烈铸就。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国徽肩扛天平,为社会安宁定分止争,为公平正义鞠躬尽瘁,为司法为民死而后已,他们是中国法治大厦的基石,他们便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党员法官。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新矛盾纠纷出现的频次增多,民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法官肩上的责任便会越重,许多法官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肩上的责任,为了心中的天平,为了社会的安宁,选择了“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与发扬。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作为党员法官,他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增强党性原则,严守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把党交给的每一天走好,把人民交给的每一件事情办好。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在向组织汇报入党思想时说:“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声,而是想在党的关心关怀培养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为民服务,做一个思想上真正入党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李庆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工作时,他有一句口头禅,“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裹来省法院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他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司法为民,怎样捍卫弱势群体的权益,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报纸上对其生命最后28天进行了报道,一幕一个节点,映照着他54年人生的样子,也映照出了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行业,那么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法官这一岗位上,他们一做便是无数个春秋。他们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案件,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虽然艰难,但从未退缩,心中想的只是如何将案子办好,如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他们在处理每个案子的时候,都始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丝毫不松懈。2014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被查出尿毒症,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宛如一个晴天霹雳,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但李庆军没有。虽然他时常被各种复杂的情绪支配,日记本里记录着不为人知的压力。但他始终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一面与疾病抗争,一面全身心办案,爱岗敬业的底色一览无余。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司法改革,既然选择了做法官,便选择了要承担改革的使命。每一次改革都需要有先行者,去探索适合的方式。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便是先行者,他深知,“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但他更明白“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所以,他的态度是“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该担当时必担当。”生命定格的那一天,他忙碌如常,上午参加上海司法改革座谈会,匆匆吃过午饭,便驱车前往司法改革试点单位徐汇区法院,路途中突然而来的胸痛胸闷使他再没醒来。虽然生命定格于此,但他为事业改革创新的精神永远不会定格。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的生命力来自于公正。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法官的职责是维护公平正义,所以法官要以高于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抛开私心、撇开私情、公心用权。法官只有做到公正司法与清正廉洁并行,方能立信于世、取信于民。湖南高院审监一庭副庭长周春梅,在有限的审判生涯中生动践行了清正廉洁。当面临老同学“打招呼”时,她坚决拒绝,在提到老同学求情事件时,她说“法律摆在这里,法官的纪律也摆在这里,虽然两人曾是同学,她也帮不了向某。向某跟她说的案件,在法律与道德上,是完全不占理的。”在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中,她站成一个精确的坐标,虽然牺牲了自己,但捍卫着人间正道,留住了法官清白。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数法院英烈为心中的信念与肩上的责任大踏步向前,从未犹豫徘徊过,即使每个人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微尘,但正如邹碧华法官所说:“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他们始终在寻找那个最好的自己,他们把最好的自己奉献给了事业 ,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国家。“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便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虽已化作烟尘,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告慰法院英烈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英烈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他们完成了自己作为法院人的使命,走好了他们那一代的长征路。而新征程,新使命需要新时代的我们共同去完成。如何完成?当以法院英烈之精神,中流砥柱之责任完成!

文章:林翠云